買基金時是不是常常看到一堆「A股、B股、AMg、NA、I股」?
別緊張,這不是密碼表,而是「基金級別(Share Class)」,不同級別代表不同的收費方式、配息策略、幣別與銷售通路,選錯級別,可能讓你白白多繳手續費,或錯失穩定配息!
本篇一次幫你完整整理各大基金公司常見的基金級別規則與差異,幫助你選對基金級別、實現投資目標!
❓ 為什麼要搞懂基金級別?
同一檔基金,會依照不同的「收費模式」、「配息策略」、「幣別」甚至「通路」發行出不同的『級別』,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A、B、C、AA、AMg這些代碼,若你不小心選錯級別,可能會遇到:
✅ 多付不必要的手續費
✅ 配息沒你想像的高
✅ 配息來源可能是本金而非利得
✅ 投資目的與實際運作方向不一致
👉 簡單來說:選錯基金級別=投資報酬打折!
🎯 常見級別邏輯總覽

🌏 常見基金公司級別整理
以下再提供幾間較常見的基金公司級別整理:
1.安聯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 = 前收、B = 後收、I&P = 法人、M = 月配息、T = 累積
✅ 境內:A = 累積、B = 配息、C&N = 後收、I = 法人、H = 避險

2.貝萊德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 = 前收、B = 後收、2 = 累積、3 & 6 & 8 & 10 = 月配息、4 = 年配息

3.摩根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股 = 前收、F股 = 後收、I股 = 法人

4.野村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T = 前收、B = 後收、I = 法人、D = 月配息

5.高盛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X = 前收、Y = 後收、I&P = 法人

6.富達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股 = 前收、B股 = 後收、H = 避險
✅ 境內:A股 = 前收、N股 = 後收、I股 = 法人

7.施羅德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AX = 前收、A1 = 前收(含分銷費用)、U = 後收、I&C = 法人

8.瀚亞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 = 前收、T3 = 後收、B&C = 法人
✅ 境內:A = 累積、B = 配息(扣除費用後配息)、C = 後收(扣除費用前配息)、S = 後收

9.摩根士丹利
📍 快速重點整理
✅ 境外:A = 累積、RM = 月配息、H = 避險、I = 法人

📢 小提醒:以上資料由好好證券整理,實際情況仍以基金公司所公布之最新公開說明書為準。
⚠️ 小提醒:後收型≠便宜
很多人選「後收型基金」是以為可以省掉手續費,但其實除了贖回費用外,還會每天從淨值中扣「分銷費」,長期下來總費用常高於前收型。選基金時,一定要看總費用率(TER)與配息來源(是否侵蝕本金),別只看表面!
📌 結語:選基金不只選標的,更要選「對的級別」
同一檔基金可能會有十幾種級別,差別在於你想要什麼樣的配息頻率、是否避險、你是一般投資人還是法人機構。
只要懂得看級別,你就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讓投資目標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