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消費者信心整體仍相對穩健,但部分消費領域可能開始動搖,並可能在最重要的時期影響整個產業。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六週,但美國國內外投資人看來似乎對此毫不在意,令人驚訝。
美股自政府開始停止運作後續創新高,而美國國庫券的反應至今也相當平淡。除了AI熱潮和通膨緩和的因素之外,這局面意味著投資人對政治癱瘓並不擔心,且也對企業盈餘增長和整體經濟前景有信心。
在政府停工導致重要數據發布中斷之前,大部分衡量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景氣不俗,而從企業上週公布的最新季度財報來判斷,美國企業的財務體質大致穩健。
其中一大原因是美國消費支出保持韌性。儘管貨幣環境緊縮(但在寬鬆中)、關稅刺激通膨,以及就業市場疲軟不安,但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近三分之二且舉足輕重的消費活動仍保持堅挺。其實,消費者信心在今年大部分的時間都能夠抵擋這些衝擊,包括在10月1日政府停擺前。
不過,信心維持不易且可能下滑。例如,摩根大通最新的信用卡交易數據顯示,在10月後兩週的非必需消費比前兩週明顯縮減。同時,美國諮商會10月份消費者信心調查下跌至七個月以來的低位,而對未來六個月的預期亦下降至今年6月以來新低。
結合勞動市場的現況與生活支出的壓力,這次看來可能成為美國史上持續時間最久的政府停擺事件,現在已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關注之一。 僵局迅速化解將有助益,但就目前情況看來並不樂觀。踏入11月,隨著多項重要的聯邦支援計劃資金將耗盡、數千名聯邦政府員工的薪水發放將受影響,加上數百萬的美國人可能面臨醫療保險保費大幅調高的壓力,消費者的韌性屆時將進一步受到考驗。
雪上加霜
中低收入家庭早已承受生活支出上漲的沉重負擔,而多個提供食物援助和營養補助、幼兒教育和必需航空服務等的聯邦政府計劃暫停,將對這些家庭再添壓力。
更糟的是,一旦美國國會未能延長在《平價醫療法案》中,將於今年底到期的強化版保費稅收抵免條款達成協議,這些壓力可能加劇,而公開投保登記期已於11月1日開始。
這發展的其中一項關鍵影響可能是加深美國經濟的K型結構,意即當高收入或富裕消費者維持或增加消費時,較受高利率和高通膨打擊的中低收入家庭則縮減開支。
這動態在過去幾年已經顯現,而如今更為明顯,原因是美國收入最高的20%消費者現正支撐了美國整體消費的一半以上,這凸顯美國經濟對這些影響力巨大的少數人口的依賴程度。
當下最令人擔憂的是,若政府停擺持續至節日假期,這消費分歧可能擴大,並影響消費產業一整年中最重要檔期的銷售表現。放眼更長期,更大的擔憂是這趨勢在明年進一步加深。
這顯然將影響消費相關股票和債券的表現,因為在利潤空間本就薄弱的情況下,關稅轉嫁至物價,加上銷售收入縮減,可能會壓縮消費產業的獲利能力,特別是必需消費品和主打低價的價值零售商。換句話說,這類公司幾乎沒有定價權。
重要的是,這些影響已開始在面向較低收入消費者的產業中浮現。最明顯的情況是企業盈餘受衝擊的事件趨升,最近的例子包括Chipotle、星巴克和美高梅國際酒店集團的第三季財報表現不如預期,還有裁員、關閉分店,以至破產的情況增加(最近尤其是在汽車相關產業)。
必需消費業面臨的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促使我們在最新的股市展望報告中,將此類股的投資展望下調至減碼的原因之一。
亡羊補牢?
政策制訂者將密切觀察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在未來幾週至幾個月的變化,特別是可能造成衝擊的下行風險,例如裁員增加等。
即使預期推動股市的最大型公司能夠保持韌性,但在美國創造最多就業機會的並非這些企業。小型企業才是最大雇主,因此若它們陷入困境,可能導致當前已步履蹣跚的勞動市場出現更大的裂痕。
很明顯,這是聯準會所聚焦的風險之一,也是驅使當局在上週三如普遍預期般降息25個基點的主要推動因素。雖然聯準會警告不保證會在12月再次降息,但我們認為有機會再降息一碼。
調低利率應能支持消費者和消費相關經濟活動,但就算較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發揮作用,中低收入消費者可能已經遭受一些重大的損害。
再者,一旦政府停擺被視為是對這些家庭的「攻擊」,便可能在2026年和以後造成政治後果。由於這發展可能影響未來的財政政策選擇,例如對非必需支出的意願、對縮減或擴大財政赤字的包容度,以及在家庭現金流遭受重擊時,是否願意提供緩解措施,因此對風險性市場來說事關重大。
精準選擇
這些影響值得考量,但同時要強調的是,目前還沒有走到這地步。各界正寄望政府停擺可在不久後結束,進而減低事件餘波延長的影響,而美國風險性資產市場現在的定價似乎就是反映此預期。
然而,在這階段應對消費動態提高警覺,並在消費相關股票和債券投資進行更精準、更具選擇性的配置。總體來說,投資人應聚焦於現金流穩健(包括擁有定價能力、紀律嚴謹的管理庫存、彈性的成本結構以及多元化的顧客基礎)的消費企業,而不是對所有消費相關產業採取全面性的減碼操作。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關門結束後或有可能出現宏觀數據波動,但在這之前應避免受新聞頭條的影響而打亂布局配置。與其隨市場雜音轉向,投資人不妨把波動視為檢驗投資配置的機會,然後選擇性地增加布局。
畢竟,最終驅動報酬的是經濟,以及公司盈餘和資產負債表的表現。展望未來幾季,我們預期美國經濟成長將維持穩健,並再度加速。
相關基金列表
路博邁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68號20樓
電話(02)87268280。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2025 路博邁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