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超高齡社會來臨:不只活得久,更要活得好,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
TISA
什麼是 TISA 帳戶?由金管會政策推動,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設置的機制

2025 年,是台灣人口結構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台灣將在這一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即年滿 65 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 20%。這不是一個未來式,而是一個「明年就會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活得更久,是醫療與科技的進步成果,但伴隨而來的,是更長的退休生活、更高的生活成本與健康照護需求。許多人可能樂觀地想著:「老了就靠退休金過活。」但事實是,我們的退休金制度已經逐漸面臨壓力。真正的課題,是我們是否做好了財務與心理的雙重準備,不只是「活下來」,更要「活得好」。

本文將帶您從統計數據看趨勢,並結合退休理財、基金投資策略,給出面對超高齡時代的具體行動指南。

長壽的代價:不只醫療費,還有30年的財務挑戰

人口數據速覽

  • 根據國發會 2024 年公布資料,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預計將於 2025 年達到 約 496 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為 20.1%。
  • 到 2035 年,這個比例將升至 30.6%,也就是每三人就有一位是高齡者。
  • 台灣的平均壽命已達 81.3 歲,女性更高達 84.6 歲(內政部 2023 年統計),意味著退休後可能還要活 20~30 年,甚至更久。

🔎 這些數字背後的真相是:「長壽風險」正快速變成「財務風險」,如果準備不足,可能導致資金斷鏈的窘境。

不只是高齡者,全齡都該開始的財務準備

許多人以為退休財務規劃是 50 歲以後才需要思考的問題,但事實正好相反——越早準備,壓力越小、選擇越多。

傳統的保守理財工具,如定存與保單,雖有穩定性,但難以對抗長期通膨與醫療支出。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結合「投資型資產」進行退休準備,尤其是靈活多樣的基金商品,因其具備:

✅ 低門檻、可定期投入

✅ 資產配置彈性高

✅ 可結合配息機制創造現金流

基金在長壽時代的角色:不只是增值,更是創造退休收入

退休規劃不只是資產累積,更重要的是「轉換為可用的現金流」。例如:

  • 定期定額投入基金,累積資產池
  • 搭配月配息型商品,每月提供生活費來源
  • 實施「定期不定額贖回」策略,靈活應對支出

以投資 300 萬元於年配息率 5% 的平衡型基金為例,每年現金流約 15 萬元,可協助支付基本生活或醫療支出。

長壽世代的投資三大原則:靈活、防禦、可續航

無論你是 30、40 還是 60 歲,面對延長的壽命與不確定的未來,都應掌握以下三大原則來打造能撐過未來30年的資產配置:


👉🏻 原則一:建立「流動性防線」,先保命再談投資

預留至少 6~12 個月的生活費於高流動性資產,如活存、貨幣型基金,應付突發狀況。即使市場波動,也不會輕易被迫贖回投資資產。


👉🏻 原則二:資產配置多元化,讓風險與機會共存

將資金分配至不同資產類別,建議參考以下配置:

  • 固定收益型(如債券基金):40~60%
  • 成長型(如股票型基金):20~40%
  • 實質資產(如REITs、原物料):10~20%

🔎 隨著年齡與風險承受度調整比例,不追求高報酬,而是穩中求進。


👉🏻 原則三:挑選具可續航性的收益來源,而非短期配息誘因

選擇配息型商品時,應看重:

  • 基金長期績效是否穩健
  • 是否「吃本金配息」造成淨值下滑
  • 是否有透明的配息政策與風險揭露

🔎 記住,真正安全的收益,是可長期支撐你生活的穩定現金流,而非單一年度的高配息數字。

退休不該是終點,而是你人生自由的開始

從2025年起,我們每一個人都將生活在超高齡社會中。不只是你父母或長輩,你自己也將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

退休規劃、健康管理與生活設計,應從現在起一步步建構。提前10年準備,與臨退休前才開始準備,結果會大不相同。透過正確的投資工具與策略,我們不只是為退休而準備,而是為「活得自由」而打造底氣。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存退休金有好好證券助你一臂之力🚀

好好證券現正推出「永久」0手續費 方案。不論是新客戶或舊客戶都能透過「一定免費」優惠活動,享有*全平台基金終身免手續費優惠。

全平台基金(股票型、平衡型、債券型、貨幣型)單筆申購、定期定額終身0手續費(包含貨幣型基金)

相關基金列表

活動優惠

延伸閱讀

搜尋文章

社群連結

網銀開戶適用銀行
適用 12 家銀行
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元大銀、合庫銀、第一銀、土銀、富邦銀、新光銀、台企銀、三信商銀、 樂天銀
請預先準備
身分證及第二證件之正反面照片圖檔
詳細開戶流程:
網銀開戶適用銀行
適用 12 家銀行
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元大銀、合庫銀、第一銀、土銀、富邦銀、新光銀、台企銀、三信商銀、樂天銀
請預先準備
身分證及第二證件之正反面照片圖檔
詳細開戶流程:
晶片金融卡開戶適用銀行
適用 18 家銀行
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元大銀、台新銀、富邦銀、國泰銀、合庫銀、台銀、第一銀、土銀、上海銀、台企銀、高雄銀、安泰銀、陽信銀、板信商銀、台中銀
請預先準備
身分證及第二證件之正反面照片圖檔 晶片讀卡機 扣款帳戶的晶片金融卡
詳細開戶流程:
網銀開戶適用銀行
適用 18 家銀行
華南銀、彰銀、兆豐銀、元大銀、台新銀、富邦銀、國泰銀、合庫銀、台銀、第一銀、土銀、上海銀、台企銀、高雄銀、安泰銀、陽信銀、板信商銀、台中銀
請預先準備
詳細開戶流程:
身分證及第二證件之正反面照片圖檔 晶片讀卡機 扣款帳戶的晶片金融卡
馬上,開通電支雞
用手機掃瞄下方QR code 開通電支雞
零錢存說明
  1. 零錢存是消費同時累積投資金額的理財機制,當全支付消費達百元以上,將記錄您消費金額的末兩位數字,當記錄累積達 300 時自動買入基金。
  2. 您可讓紀錄金額加倍累積,讓您更快速累積達 300 ,例如:設定加倍累積為 3 倍,使用全支付消費 122 元,紀錄末兩位數字 22 * 3 倍,則當次累積數字為 66 。
  3. 您可設定零錢存每月最多投入金額上限,金額設定最低為 300 元、最高為 50,000 元
  4. 系統於每日上午 2 點結算您的前日累積數字,若累積達 300,會於上午 9 點自動從全支付帳戶扣款,非營業日照常扣款。
  5. 建議您,開啟全支付連結銀行的自動儲值功能;儲值上限要「大於」定期存所需金額,以免扣款失敗。
  6. 如有帳戶額度不足以致扣款失敗,不會影響您的零錢存設定,並將於次日上午 09:00 重新扣款;如因當月電子支付限額以致扣款失敗,將於次月 1 號重新扣款。
  7. 開啟零錢存後,您可於電支雞內隨時異動設定,包括調整倍數、扣款金額以及暫停零錢存等。
用全支付消費滿百元,自動紀錄十位數零頭,累積達 300 自動投資基金
規則說明:
零錢存說明
  1. 零錢存是消費同時累積投資金額的理財機制,當全支付消費達百元以上,將記錄您消費金額的末兩位數字,當記錄累積達 300 時自動買入基金。
  2. 您可讓紀錄金額加倍累積,讓您更快速累積達 300 ,例如:設定加倍累積為 3 倍,使用全支付消費 122 元,紀錄末兩位數字 22 * 3 倍,則當次累積數字為 66 。
  3. 您可設定零錢存每月最多投入金額上限,金額設定最低為 300 元、最高為 50,000 元
  4. 系統於每日上午 2 點結算您的前日累積數字,若累積達 300,會於上午 9 點自動從全支付帳戶扣款,非營業日照常扣款。
  5. 建議您,開啟全支付連結銀行的自動儲值功能;儲值上限要「大於」定期投所需金額,以免扣款失敗。
  6. 如有帳戶額度不足以致扣款失敗,不會影響您的零錢存設定,並將於次日上午 09:00 重新扣款;如因當月電子支付限額以致扣款失敗,將於次月 1 號重新扣款。
  7. 開啟零錢存後,您可於電支雞內隨時異動設定,包括調整倍數、扣款金額以及暫停零錢存等。
用全支付消費滿百元,自動紀錄十位數零頭,累積達 300 自動投資基金
規則說明:
定期存說明
  1. 定期存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會依您設定的每月扣款日與每次投資金額,週期性自動買入您選擇的基金。
  2. 每月扣款日最少需設定 1 天、最多 31 天;每次投資金額最低為 900 元、最高為 50,000 元。
  3. 系統於每日上午 2 點,確認執行買入的基金與扣款金額,並在該日上午 9 點自動從全支付帳戶扣款,非營業日照常扣款。
  4. 建議您,開啟全支付連結銀行帳戶的自動儲值功能;儲值上限要「大於」定期存所需金額,以免扣款失敗。
  5. 如有扣款失敗,不會影響您的定期存設定,下次扣款日仍會照常扣款。
  6. 開啟定期存後,您可於電支雞內隨時異動設定,包括調整扣款日期、扣款金額以及暫停定期存等。
每月固定日期和金額,從您的全支付帳戶自動扣款投資基金
規則說明:
定期存說明
  1. 定期存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會依您設定的每月扣款日與每次投資金額,週期性自動買入您選擇的基金。
  2. 每月扣款日最少需設定 1 天、最多 31 天;每次投資金額最低為 900 元、最高為 50,000 元。
  3. 系統於每日上午 2 點,確認執行買入的基金與扣款金額,並在該日上午 9 點自動從全支付帳戶扣款,非營業日照常扣款。
  4. 建議您,開啟全支付連結銀行帳戶的自動儲值功能;儲值上限要「大於」定期存所需金額,以免扣款失敗。
  5. 如有扣款失敗,不會影響您的定期存設定,下次扣款日仍會照常扣款。
  6. 開啟定期存後,您可於電支雞內隨時異動設定,包括調整扣款日期、扣款金額以及暫停定期存等。
每月固定日期和金額,從您的全支付帳戶自動扣款投資基金
規則說明: